时间:2020-07-10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2020年)
时间:2020-07-10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2020年)
一、专业属性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专业代码:040107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类:教育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景德镇、面向江西、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小学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小学及相关教育机构胜任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目标是:
目标1: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基于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拥有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目标 2:了解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动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发展动态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掌握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教学基本方法,具有从事教育学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目标3:具备扎实系统的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形成基本的学科思维方式,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反思。
目标4:具有一定人文与科学素养,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能够与学生、同事、领导等有效沟通,同家长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致力于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养应用型小学教师。
三、毕业要求
根据《教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及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求,特制定以下毕业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理想信念】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 职业规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熟悉教育的政策、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小学教育中涉及的其他法律知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践行“依法执教”。
【1.3 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职业理想,对学生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2.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小学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职业认同】热爱并忠诚于小学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对教师职业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
【2.2 潜心育人】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与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知识观和价值观,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 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
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与科学素养,熟悉江西地方文化和景德镇地方特色文化。掌握主教学科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 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基本知识,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3.1 通识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与科学素养,具备综合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学科知识基础,熟悉江西地方文化和景德镇地方特色文化,善于整合通识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3.2 主教学科知识】掌握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通过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扎实掌握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
【3.3 兼教学科知识】熟悉兼教学科如科学、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了解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基本知识,紧跟国家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善于进行知识整合和迁移,了解学科知识内部关联及其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
4.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和一定的艺术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 熟悉课标】在教育实践中,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能够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
【4.2 掌握技能】掌握三字一话教学基本能力,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较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并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艺术技能,包括钢琴、舞蹈、音乐、儿童陶艺等,能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要求。
【4.3 学会教研】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实训,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基于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 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胜任班主任工作,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5.1 培德育人】具有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理解小学德育原理,掌握德育基本方法,能够参与、组织、指导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获得积极体验。
【5.2 班级管理】具备班级组织与建设能力,胜任小学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课程内容、有效组织班级活动。
6.综合育人
了解不同学段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6.1学科育人】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养成教育规律,挖掘小学各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在小学课程中落实学科的德育功能。
【6.2 综合育人】掌握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能够参与组织小学各项班队活动、社团活动及主题教育等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实现小学综合育人要求。
(四) 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生涯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专业发展意识和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实现路径,通过对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文献的学习,了解教育发展趋势及要求,进行合理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2 反思创新】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形成对教育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见解,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具备创新意识。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 协同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小组协作、教育见习与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效展开与同学、同事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8.2 沟通交流】掌握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能,具备与同事、学生、家长等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1 |
培养目标 2 |
培养目标 3 |
培养目标 4 | |
毕业要求 1 | 师德规范 | √ |
|
|
|
毕业要求 2 | 教育情怀 | √ |
|
|
|
毕业要求 3 | 学科素养 |
| √ |
|
|
毕业要求 4 | 教学能力 |
| √ |
|
|
毕业要求 5 | 班级指导 |
|
| √ |
|
毕业要求 6 | 综合育人 |
|
| √ |
|
毕业要求 7 | 学会反思 |
|
|
| √ |
毕业要求 8 | 沟通合作 |
|
|
| √ |
四、专业核心课程
小学心理学、小学班级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
五、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思想政治考核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58学分,方能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条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七、教学计划
附表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附表2 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附表3 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附表4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附表5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分配比例表
附表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程平台 | 课程模块 | 课程性质 | 课 程 编 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开 课 学 期 | 考 核 方 式 | |||
总 学 时 | 授 课 | 实 验 实 践 | 周 学 时 | ||||||||
通识教育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 | 210010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48 | 0 | 3 | 1 | 考试 |
21001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8 | 0 | 3 | 2 | 考试 | |||
210010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0 | 3 | 3 | 考试 | |||
21001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 | 3 | 32+2周 | 32 | 2周 | 2 | 4 | 考试 | |||
2100105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 | 2 | 32 | 32 |
| 2 | 5 | 考试 | |||
2100106 | 形势与政策 | 2 | 48 | 专题讲座形式,每学期4讲,每讲2学时,实践2周 | 1-6 | 考查 | |||||
2500101 | 军事理论 | 2 | 32 | 32 | 0 | 2 | 1 | 考查 | |||
2500102 | 军事训练 | 2 | 2周 | 2周,军训期间开设 | 1 | 考查 | |||||
2200101 | 大学英语视听说Ⅰ | 2 | 32 | 32 | 0 | 2 | 1 | 考查 | |||
2200102 | 大学英语视听说Ⅱ | 2 | 32 | 32 | 0 | 2 | 2 | 考查 | |||
2200103 | 大学英语读写译Ⅰ | 2 | 32 | 32 | 0 | 2 | 1 | 考试 | |||
2200104 | 大学英语读写译Ⅱ | 2 | 32 | 32 | 0 | 2 | 2 | 考试 | |||
2200105 | 大学英语进阶 | 3 | 48 | 48 | 0 | 3 | 3 | 考查 | |||
2300101 | 大学体育Ⅰ | 1 | 32 | 8 | 24 | 2 | 1 | 考试 | |||
2300102 | 大学体育Ⅱ | 1 | 32 | 8 | 24 | 2 | 2 | 考试 | |||
2300103 | 大学体育Ⅲ | 1 | 32 | 8 | 24 | 2 | 3 | 考试 | |||
2300104 | 大学体育Ⅳ | 1 | 32 | 8 | 24 | 2 | 4 | 考试 | |||
2400101 | 计算机基础 | 3 | 48 | 24 | 24 | 3 | 1 | 考试 | |||
2800101 | 大学语文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查 | |||
2800102 | 文献检索 | 1 | 16 | 16 | 0 | 1 | 6 | 考查 | |||
28001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部分采用网络课程) | 2 | 32 | 32 | 0 | 2 | 2 | 考查 | |||
创新创业课 | 必修 | 2700101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部分采用网络课程) | 2 | 32 | 30 | 2 | 1 | 3 | 考查 | |
2700102 | 职业生涯规划 | 1 | 16 | 16 | 0 | 1 | 2 | 考查 | |||
2700103 | 就业创业指导 (部分采用网络课程) | 1 | 16 | 16 | 0 | 1 | 6 | 考查 | |||
公共选修课 | 选修 |
| 人文素养系列课程 | 2 | 32 | 由学校统一设置,学生任选;每位学生至少选修2类非本专业8学分的课程。理工科类学生须选修至少2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文科类学生须选修至少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非艺术类学生须选修2学分公共艺术课程 | 考查 | ||||
| 科学素养系列课程 | 2 | 32 | 考查 | |||||||
| 艺术素养系列课程 | 2 | 32 | 考查 | |||||||
| 健康生活系列课程 | 2 | 32 | 考查 | |||||||
| 劳动素养系列课程 | 2 | 32 | 考查 | |||||||
合计 | 57 | 944+ 4周 | 754 | 158+ 4周 |
|
|
|
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学分、形势与政策实践1学分、军事训练1学分,一并列入附表3计入总学分。
附表2 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程平台 | 课程模块 | 课程性质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开 课 学 期 | 考 核 方 式 | |||
总 学 时 | 授课 | 实验实践 | 周学时 | ||||||||
专业教育 | 学科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0421101 | 舞蹈I | 1.5 | 32 | 16 | 16 | 2 | 1 | 考查 |
0421102 | 舞蹈II | 1.5 | 32 | 16 | 16 | 2 | 2 | 考查 | |||
0421103 | 乐理与视唱练耳I | 1.5 | 32 | 16 | 16 | 2 | 1 | 考查 | |||
0421104 | 乐理与视唱练耳II | 1.5 | 32 | 16 | 16 | 2 | 2 | 考查 | |||
0421105 | 美术I | 1.5 | 32 | 16 | 16 | 2 | 1 | 考查 | |||
0421106 | 美术II | 1.5 | 32 | 16 | 16 | 2 | 2 | 考查 | |||
0421107 | 声乐I | 1.5 | 32 | 16 | 16 | 2 | 2 | 考查 | |||
0421108 | 声乐II | 1.5 | 32 | 16 | 16 | 2 | 3 | 考查 | |||
0422101 | 教育学原理 | 2 | 32 | 32 | 0 | 2 | 2 | 考试 | |||
0422102 | 普通心理学 | 2 | 32 | 32 | 0 | 2 | 2 | 考试 | |||
0422103 | 儿童生理卫生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0422104 | 中外教育史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试 | |||
0422105 | 家庭教育学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试 | |||
0422106 | 教师教学技能 | 2 | 32 | 24 | 8 | 2 | 6 | 考试 | |||
2600101 | 教育心理学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
2600102 | 小学教育学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2600103 | 教师职业道德 | 1 | 16 | 16 | 0 | 1 | 4 | 考查 | |||
2600104 |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 | 1 | 16 | 8 | 8 | 1 | 2 | 考查 | |||
2600105 | 现代教育技术 | 1 | 16 | 8 | 8 | 1 | 5 | 考试 | |||
2600106 | 书法 | 1 | 16 | 8 | 8 | 1 | 2 | 考查 |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 | 0425101 | 小学心理学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试 | |
0425102 | 小学班级管理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
0425103 | 教育统计与测量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
0425104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0425105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0425106 |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0425107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 2 | 32 | 24 | 8 | 2 | 5 | 考试 | |||
0425108 | 教育研究方法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试 | |||
专业方向课 | 方向一(小学语文) | 0423101 | 汉语基础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
0423102 | 大学写作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查 | |||
0423103 | 儿童文学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0423104 | 现代文学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3105 | 古代经典诗词作品赏析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3111 | 中国古代文学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3112 | 外国文学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3113 | 国学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3114 | 古代汉语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试 | |||
方向二(小学数学) | 0423115 | 高等数学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
0423106 | 一元微积分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
0423107 | 线性代数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0423108 | 概率与统计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试 | |||
0423109 | 空间解析几何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试 | |||
0423110 |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3116 | 小学数学竞赛指导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3117 |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试 | |||
0423118 | 小学生编程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专业拓展课 | 选修 | 0424101 | 小学科学实验与指导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0424102 |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0424103 | 儿童陶艺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4104 | 汉字文化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0424105 | 瓷乐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2600107 | 教师与教育政策法规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查 | |||
2600108 |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2600109 | 学科教学测量与评价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2600110 |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2600111 |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2600112 | 数学思想方法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2600113 | 教师礼仪与沟通艺术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2600114 | 教学名师论坛 | 1 | 8 | 讲座 | 0 | 1 | 6 | 考查 | |||
2600115 | 公文写作 | 1 | 16 | 16 | 0 | 1 | 6 | 考查 | |||
2600116 | 演讲与口才 | 1 | 16 | 16 | 0 | 1 | 6 | 考查 | |||
| 合计 | 74 | 1248 |
|
|
|
|
|
《儿童陶艺》《瓷乐》为专业特色课程;专业拓展课任选3门,共6学分。
附表3 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程平台 | 课程模块 | 课程性质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开 课 学 期 | 考 核 方 式 | |||
总 学 时 | 授课 | 实验实践 | 周学时 | ||||||||
专业教育 | 教师教育 | 必修 | 2600101 | 教育心理学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2600102 | 小学教育学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2600103 | 教师职业道德 | 1 | 16 | 16 | 0 | 1 | 4 | 考查 | |||
2600104 |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 | 1 | 16 | 8 | 8 | 1 | 2 | 考查 | |||
2600105 | 现代教育技术 | 1 | 16 | 8 | 8 | 1 | 5 | 考试 | |||
2600106 | 书法 | 1 | 16 | 8 | 8 | 1 | 2 | 考查 | |||
0425101 | 小学心理学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试 | |||
0425102 | 小学班级管理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
0425103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2 | 32 | 32 | 0 | 2 | 3 | 考试 | |||
0425104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0425105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0425106 |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试 | |||
0425107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 2 | 32 | 24 | 8 | 2 | 5 | 考试 | |||
0425108 | 教育研究方法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试 | |||
选修 | 2600107 | 教师与教育政策法规 | 2 | 32 | 32 | 0 | 2 | 4 | 考查 | ||
2600108 |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2600109 | 学科教学测量与评价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2600110 |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 | 2 | 32 | 32 | 0 | 2 | 6 | 考查 | |||
2600111 |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2600112 | 数学思想方法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2600113 | 教师礼仪与沟通艺术 | 2 | 32 | 32 | 0 | 2 | 5 | 考查 | |||
2600114 | 教学名师论坛 | 1 | 8 | 讲座 | 0 | 1 | 6 | 考查 | |||
2600115 | 公文写作 | 1 | 16 | 16 | 0 | 1 | 6 | 考查 | |||
2600116 | 演讲与口才 | 1 | 16 | 16 | 0 | 1 | 6 | 考查 | |||
合计(最低修读) |
| 34 | 544 | 512 | 32 |
|
|
|
附表4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学分 | 实验时数/周数 | 课程性质 | 开设学期 |
军事技能训练 | 2 | 2周 | 必修 | 1 |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 2 | 4周 | 必修 | 暑期 |
毕业设计(论文) | 6 | 12周 | 必修 | 8 |
教育实习 | 8 | 18周 | 必修 | 7 |
教育见习 | 2 | 4周 | 必修 | 安排在第5、6学期,每学期2周,共4周,计2学分 |
教师技能测试训练项目:1.三笔字;2.普通话;3.简笔画;4.舞蹈;5.课件制作;6.说课等 | 3 | 6周 | 必修 | 安排在第2、3、4学期,每学期2周,共6周,计3学分 |
素质教育及第二课堂(包含三下乡、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成果) | 8 |
| 选修 | 寒暑假、课余时间 |
合计 | 31 | 46周 |
|
|
注:课内实验(实践)未列入,按32学时计1学分。
附表5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分配比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
通识教育
| 必修 | 43 | 33.54%
| |
选修 | 10 | |||
专业教育
| 必修 | 24 | 25.32%
| |
选修 | 16 | |||
教师教育 | 必修 | 24 | 21.52%
| |
选修 | 10 | |||
实践创新
| 必修 | 23 | 19.62% | |
选修 | 8 | |||
合计 | 158 | 100% | ||
总学分及其分配 | 必修 | 114 | 72.15% | |
选修 | 44 | 27.85% | ||
理论 | 122 | 77.22% | ||
实践(实验) | 36 | 22.78% |
备注:课内总学时为2192课时,其中通识教育课程944课时,专业教育课程1248课时(含教师教育课程544学时)。一部分专业教育课程同属于教师教育课程,故学分统计中不重复统计。,
八、“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理想信念 | 1.2 职业规范 | 1.3 职业道德 | 2.1职业认同 | 2.2潜心育人 | 3.1 通识知识 | 3.2 主教学科知识 | 3.3 兼教学科知识
| 4.1 熟悉课标 | 4.2 掌握技能 | 4.3学会教研
| 5.1培德育人 | 5.2班级管理 | 6.1学科育人 | 6.2综合育人 | 7.1 生涯发展 | 7.2 反思创新 | 8.1协同合作 | 8.2沟通交流 | |||||||||
通识教育课 |
必修 课
必修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H | H |
|
| L |
|
|
|
|
|
|
|
|
|
|
| M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L |
| M |
|
|
|
|
|
|
|
|
|
|
|
| M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
| L |
|
|
|
|
|
|
|
|
|
| M | H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 | H |
|
|
| L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 |
H |
|
|
| L |
|
|
|
|
|
|
|
|
|
|
| M |
|
| ||||||||
形势与政策 | H | L |
|
|
|
|
|
|
|
|
|
|
|
|
|
| L |
|
| ||||||||
军事理论 | H | M |
|
|
|
|
|
|
|
|
|
|
|
|
|
| L |
|
| ||||||||
军事训练 | H |
|
|
|
|
|
|
|
|
|
|
| M |
|
|
|
| L |
| ||||||||
大学英语视听说I |
|
|
|
|
| H |
|
|
|
|
|
|
|
|
| H |
| L |
| ||||||||
大学英语读写译I |
|
|
|
|
| H |
|
|
|
|
|
|
|
|
| H |
| L |
| ||||||||
大学英语视听说Ⅱ |
|
|
|
|
| H |
|
|
|
|
|
|
|
|
| H |
| L |
| ||||||||
大学英语读写译Ⅱ |
|
|
|
|
| H |
|
|
|
|
|
|
|
|
| H |
| L |
| ||||||||
大学英语进阶 |
|
|
|
|
| H |
|
|
|
|
|
|
|
|
| H |
| L |
| ||||||||
| 毕业要求 | ||||||||||||||||||||||||||
1.师德规 范 | 2.教育情 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课程名称 | 1.1理想信念 | 1.2 职业规范 | 1.3 职业道德 | 2.1职业认同 | 2.2潜心育人 | 3.1 通识知识 | 3.2 主教学科知识 | 3.3 兼教学科知识
| 4.1 熟悉课标 | 4.2 掌握技能 | 4.3学会教研
| 5.1培德育人 | 5.2班级管理 | 6.1学科育人 | 6.2综合育人 | 7.1生涯发展 | 7.2 反思创新 | 8.1协同合作 | 8.2沟通交流 | ||||||||
大学体育I |
|
|
|
|
| M |
|
|
|
|
|
|
|
|
|
|
|
| H | ||||||||
大学体育Ⅱ |
|
|
|
|
| M |
|
|
|
|
|
|
|
|
|
|
|
| H | ||||||||
大学体育Ⅲ |
|
|
|
|
| M |
|
|
|
|
|
|
|
|
|
|
|
| H | ||||||||
大学体育Ⅳ |
|
|
|
|
| M |
|
|
|
|
|
|
|
|
|
|
|
| H | ||||||||
计算机基础 |
|
|
|
|
| M |
|
|
|
|
|
|
|
|
| H |
|
|
| ||||||||
大学语文 |
|
|
|
|
| H |
|
|
|
|
|
|
|
|
|
|
| M |
| ||||||||
文献检索 |
|
|
|
|
|
|
|
|
|
|
|
|
|
|
| H | M | L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H |
|
|
|
|
|
|
| H |
|
|
|
| M |
|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
|
|
|
|
|
|
|
|
|
|
|
|
|
| L | L |
| H | ||||||||
职业生涯规划 |
|
|
| M |
|
|
|
|
|
|
|
|
|
|
| H |
|
|
| ||||||||
就业创业指导 |
|
|
| M |
|
|
|
|
|
|
|
|
|
|
|
|
| H |
| ||||||||
选修 | 公共选修课 |
|
|
|
| H | M |
|
|
|
|
|
|
|
|
| M |
|
| L | |||||||
专业教育课 | 必修课 | 教育学原理 |
|
| L | M |
|
|
|
| H |
|
|
|
|
| H |
| M |
|
| ||||||
教育心理学 |
|
| L |
|
|
| H |
|
|
|
| H |
| L |
|
|
|
|
| ||||||||
现代教育技术 |
|
|
|
|
| H |
|
|
| H |
|
|
| L |
| L |
|
|
| ||||||||
普通心理学 |
|
| H |
| M |
| H |
|
|
|
|
|
|
|
|
| L |
|
| ||||||||
中外教育史 | M |
|
|
|
| H |
|
|
|
|
|
|
|
|
| H |
|
|
| ||||||||
美术I |
|
|
|
|
| L |
|
|
| H | M |
|
|
|
|
|
|
|
| ||||||||
美术Ⅱ |
|
|
|
|
| L |
|
|
| H | M |
|
|
|
|
|
|
|
| ||||||||
乐理与视唱练耳I | M |
|
|
|
|
|
|
|
| H |
|
|
|
|
|
|
L |
|
| ||||||||
乐理与视唱练耳Ⅱ | M |
|
|
|
|
|
|
|
| H |
|
|
|
|
|
|
L |
|
| ||||||||
声乐I |
|
|
|
| M | M |
|
|
| H |
|
|
|
|
|
|
|
|
| ||||||||
声乐Ⅱ |
|
|
|
| M | M |
|
|
| H |
|
|
|
| L |
|
|
|
| ||||||||
舞蹈I |
|
|
|
|
| H |
|
|
|
| M |
|
| M |
|
|
| L |
| ||||||||
专业教育课
专业教育课
专业教育课 |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理想信念 | 1.2 职业规范 | 1.3 职业道德 | 2.1职业认同 | 2.2潜心育人 | 3.1 通识知识 | 3.2 主教学科知识 | 3.3 兼教学科知识
| 4.1 熟悉课标 | 4.2 掌握技能 | 4.3学会教研
| 5.1培德育人 | 5.2班级管理 | 6.1学科育人 | 6.2综合育人 | 7.1生涯发展 | 7.2 反思创新 | 8.1协同合作 | 8.2沟通交流 | |||||||||
必修课
| 舞蹈Ⅱ |
|
|
|
|
| H |
|
|
|
| M |
|
| M |
|
|
| L |
| |||||||
教师职业道德 |
| H | H | M |
|
|
|
|
|
|
|
|
|
|
|
|
|
|
| ||||||||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 |
|
|
| L |
|
|
|
|
|
|
|
|
|
|
|
|
| H |
| ||||||||
书法 |
|
|
|
|
| M |
|
|
| H |
|
|
|
|
|
|
|
| L | ||||||||
教师与教育政策法规 | M | H |
|
|
|
|
|
|
|
|
|
|
|
|
| L |
|
|
| ||||||||
教师教学技能 |
|
|
|
|
|
|
|
| H | H |
|
|
|
|
|
|
| L |
| ||||||||
儿童生理卫生 |
|
|
| M |
| M |
|
|
|
|
|
|
|
|
|
|
|
| M | ||||||||
家庭教育学 |
|
|
|
|
|
| L |
|
|
|
|
|
|
| M |
|
|
| M | ||||||||
小学教育学 | M |
|
|
|
| H |
|
|
|
|
|
|
| H |
|
|
|
|
| ||||||||
小学心理学 |
|
| M |
|
|
|
| H | M |
|
|
|
|
|
|
|
|
|
| ||||||||
小学班级管理 |
|
|
|
| L |
|
|
|
|
|
| H
| H
|
| M |
|
|
|
|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 L |
| M |
|
|
|
|
| H |
|
|
|
|
|
| H |
|
|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
|
|
|
| H |
|
| M | L |
|
|
| M |
|
|
|
|
|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
|
|
|
| H |
|
| M | L |
|
|
| M |
|
|
|
|
| ||||||||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
|
|
|
|
|
| H | M | L |
|
|
| M |
|
|
|
|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
|
|
|
|
|
| M | M | H |
|
|
|
|
| H |
|
|
|
| ||||||||
教育研究方法 |
|
|
|
|
| L |
|
|
|
| H |
|
|
|
| M | H |
|
| ||||||||
三笔字(实践课程) |
|
|
|
|
| M |
|
|
| H |
|
|
|
|
|
|
|
| L | ||||||||
普通话(实践课程) |
|
|
|
|
|
|
|
|
| H |
|
|
|
|
|
|
| L |
| ||||||||
简笔画(实践课程) |
|
|
|
|
| L |
|
|
| M | L |
|
|
|
|
|
|
|
| ||||||||
舞蹈(实践课程) |
|
|
|
|
| H |
|
|
| M |
|
|
|
|
|
|
|
| L | ||||||||
说课(实践课程) |
|
|
|
|
|
| M |
| H |
|
|
|
|
|
|
|
|
|
| ||||||||
课件制作(实践课程) |
|
|
|
| H |
| H |
| M |
|
|
|
|
| L |
|
|
|
| ||||||||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理想信念 | 1.2 职业规范 | 1.3 职业道德 | 2.1职业认同 | 2.2潜心育人 | 3.1 通识知识 | 3.2 主教学科知识 | 3.3 兼教学科知识
| 4.1 熟悉课标 | 4.2 掌握技能 | 4.3学会教研
| 5.1培德育人 | 5.2班级管理 | 6.1学科育人 | 6.2综合育人 | 7.1 生涯发展 | 7.2反思创新 | 8.1协同合作 | 8.2沟通交流 | |||||||||
| |||||||||||||||||||||||||||
专业选修课 | 大学写作 |
|
|
|
|
| M |
|
|
|
| M |
|
|
|
| L | H |
|
| |||||||
儿童文学 |
|
|
|
| L | H | M |
| L |
|
|
|
|
|
|
|
|
|
| ||||||||
汉语基础 |
|
|
|
|
| H | M |
|
|
|
|
|
| H |
|
|
|
| L | ||||||||
线性代数 |
|
|
|
|
| H |
|
|
|
|
|
|
| H |
| L |
|
|
| ||||||||
现代文学 |
|
|
| L |
| M |
|
|
| M |
|
|
|
|
| M |
|
|
| ||||||||
古代经典诗词作品赏析 |
|
|
|
| L | M |
|
| M |
|
|
|
| M |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 |
|
|
|
| L | M |
|
| M |
|
|
|
| M |
|
|
|
|
| ||||||||
外国文学 |
|
|
|
| L | M |
|
| M |
|
|
|
| M |
|
|
|
|
| ||||||||
国学 |
|
|
|
| L | M |
|
| M |
|
|
|
| M |
|
|
|
|
| ||||||||
古代汉语 |
|
|
|
| L | M |
|
| M |
|
|
|
| M |
|
|
|
|
| ||||||||
高等数学 |
|
|
|
|
| M |
|
|
|
|
|
|
| M |
| L |
|
|
| ||||||||
小学数学竞赛指导 |
|
|
|
|
| M |
|
|
|
|
|
|
| M |
| L |
|
|
| ||||||||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
|
|
|
|
| M |
|
|
|
|
|
|
| M |
| L |
|
|
| ||||||||
小学生编程 |
|
|
|
|
| M |
|
|
|
|
|
|
| M |
| L |
|
|
| ||||||||
一元微积分 |
|
|
|
|
| H |
|
|
|
|
|
|
| M |
| L |
|
|
| ||||||||
概率与统计 |
|
|
|
|
| H |
|
| L |
|
|
|
| M |
| L |
|
|
| ||||||||
空间解析几何 |
|
|
|
|
| H |
|
|
|
|
|
|
| M |
| L |
|
|
| ||||||||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
|
|
|
|
| M |
|
|
| L |
|
|
| M |
|
|
|
|
|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理想信念 | 1.2 职业规范 | 1.3 职业道德 | 2.1职业认同 | 2.2潜心育人 | 3.1 通识知识 | 3.2 主教学科知识 | 3.3 兼教学科知识
| 4.1 熟悉课标 | 4.2 掌握技能 | 4.3学会教研
| 5.1培德育人 | 5.2班级管理 | 6.1学科育人 | 6.2综合育人 | 7.1 生涯发展 | 7.2 反思创新 | 8.1协同合作 | 8.2沟通交流 | |||||||||
| 小学科学实验与指导 |
|
|
|
|
| M |
| M | M |
|
|
|
|
|
|
|
|
|
| |||||||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
|
|
|
| M |
|
|
|
|
|
| M |
| M |
|
|
|
|
| ||||||||
儿童陶艺 |
|
|
|
|
| M |
|
|
| M |
|
|
|
|
|
|
|
| L | ||||||||
汉字文化 |
|
|
|
|
| L |
| M |
|
|
|
|
|
|
|
|
|
| L | ||||||||
| 瓷乐 |
|
|
|
| M |
|
|
|
|
|
|
|
|
|
| L |
|
|
| |||||||
教师礼仪与沟通艺术 |
| H |
| H |
| M |
|
|
|
|
|
|
|
|
|
|
|
| M | ||||||||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
| M |
|
|
|
|
|
|
|
|
|
|
|
| M |
|
|
| L | ||||||||
学科教学测量与评价 |
|
|
|
|
|
|
|
| M |
|
|
|
| L |
|
| M |
|
| ||||||||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 | L |
|
| M |
|
|
|
|
|
|
| M |
|
|
|
|
|
| M | ||||||||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
|
|
|
|
| M | M |
|
|
|
|
|
|
|
|
| M |
|
| ||||||||
数学思想方法 |
|
|
|
|
| M |
|
| L |
|
|
|
| M |
|
|
|
|
| ||||||||
教学名师论坛 |
|
| M | M | M |
|
|
|
|
|
|
|
|
|
|
|
|
|
| ||||||||
公文写作 |
|
|
|
|
| M |
|
|
|
|
|
|
|
|
| M |
|
| M | ||||||||
演讲与口才 |
|
|
|
|
| M |
|
|
|
|
|
|
|
|
|
|
| M | M | ||||||||
| 毕业要求 | ||||||||||||||||||||||||||
|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课程名称 | 1.1理想信念 | 1.2 职业规范 | 1.3 职业道德 | 2.1职业认同 | 2.2潜心育人 | 3.1 通识知识 | 3.2 主教学科知识 | 3.3 兼教学科知识
| 4.1 熟悉课标 | 4.2 掌握技能 | 4.3学会教研
| 5.1培德育人 | 5.2班级管理 | 6.1学科育人 | 6.2综合育人 | 7.1 生涯发展 | 7.2 反思创新 | 8.1协同合作 | 8.2沟通交流 | ||||||||
实践性教学环节 | 教育见习1 |
| H | H | H |
| H |
|
|
|
| H |
|
|
|
|
|
|
|
| |||||||
教育见习2 |
| H | H | H |
| H |
|
|
|
| H |
|
|
|
|
|
|
|
| ||||||||
教育实习 | M | H | H | H |
| M | M | M | H | H | H | H | H | H | H |
| H | H | H | ||||||||
教育研习 |
| H | H | H |
| M | M |
|
|
| H |
|
|
|
| H | H |
|
| ||||||||
毕业设计(论文) |
|
|
| L |
|
| H |
|
|
| H |
|
|
|
| H | H | M |
|
说明:表中用“H(强)、M(中)、L(弱)”表示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H”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高、“M”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中等、 “L”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
方案制定执笔人:邹璟
编写成员:冯兵、郑璟华、张淑敏、徐卫(景德镇市第一小学)、张菊香(景德镇市第七小学)、郑大贵(上饶师范学院)、董瑞萍(景德镇市第十二小学)、黄玉梅、廖薪、邹璟
方案制定负责人:于芳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