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全国“三下乡”优秀个人——戴方晴
时间:2024-03-19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来到乡土中国,我们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个人简介
戴方晴,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曾担任景德镇学院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知行社社长。在校期间,先后参加了2022年寒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国核工业集团 “强国有我 核你一起”志愿宣讲活动、2022年度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以及2023年江西省科普讲解大赛、景德镇学院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多种类型的赛事,并获得教育部、团中央表扬信表扬、获评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022年度江西省“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023年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中国核工业集团志愿宣讲活动志愿者证书、江西省第十届“C9+100”高校赣协支教活动“优秀志愿者”、景德镇市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校内一等奖学金、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等50余项校级及以上荣誉。
近日,团中央通报表扬一批在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集体、个人和项目。经基层申报、省级团委审核推荐、组织评议等环节,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学生志愿者戴方晴荣获2023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她回忆起往昔参与过的志愿服务活动时,总会热泪盈眶。2021年7月,刚上大学的她第一次赴瑞昌市武山学校开展江西省第十届“C9+100”高校赣协支教活动,她通过青苗课堂和赣协支教活动走进乡村小学,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心理关爱等服务,从而帮助农村留守老人或监护人有效解决孩子假期监管问题,解除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在这次返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以老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她看到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师范生的坚定的信念。
2022年,她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寒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2022年04月她积极参与中核集团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年学生理解和把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举办的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与团队成员共同组建了“景”里之行宣讲团,向在校大学生、校外中学学生和社会人士宣传绿色核能发展理念,宣传“两弹一星”精神,科普包括“核”力碳达峰 助力碳中和、“核”你那些事—核技术应用、小核素的大能量——了解核能、生活中的辐射知多少等12个主题“核”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获得了中国核工业集团的感谢信以及由志愿服务证书,该活动和事迹被新媒体宣传报道。
2022年8月她作为景德镇学院赴江西省景德镇市及周边乡镇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一员,作为全国“推普助力 乡村振兴”专项团队,结合成员特点、对标实际需求、创新活动形式,先后赴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镇、浮梁县城北社区、浮梁县总工会幼托中心、九江市瑞昌市白杨镇等地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专题调研、“书写乡规凝聚乡魂”汉字书法体验活动、“红色经典美育心田”节目展演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团队通过语言文字趣味游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汉字文化宣讲、红色诗文诵读、推普问卷调查及访谈、迷你拉坯机“陶小宝”陶瓷拉坯体验等多场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推普氛围,助力乡村振兴。最终团队获评2022年度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并收到来自教育部的表扬信,该事迹在中青校园、赣青团学等多个媒体进行了报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她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它使她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她说今年暑假,承蒙良师信任,她有幸担任了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景德镇学院“笃行助力致远”乡村振兴服务队、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景德镇学院“青马工程”实践队、教育学院“青衿致远 逐梦前行”实践队三支社会实践队伍的队长。整个暑假,她都在学校与乡村之间来回穿梭,组织团队成员举办好每一场活动。她表示,此次三下乡,让她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群众,服务乡村、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以青春之我·笃行助力乡村振兴】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在2023年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主办开展的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中,她所带领的团队成功入选示范团队,和全国1000支队伍并驾齐驱,开展乡村公共服务志愿活动。2023年7月25日至8月15日,“笃行助力致远”乡村振兴服务队先后赴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及周边乡镇,以“聚焦乡村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聚焦乡村公共服务,依托理论授课、经典诵读、心理咨询、科普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团队队长,前期她主要负责项目申报书的撰写,组织领导团队成员前往时间点开展三下乡活动;中期作为团队的一员,她积极投身社区、乡村等实践地的实践活动,与留守儿童、村民一起沟通交流,以及全程跟着记录团队实践动态,与此同时,她还参与我们团队调研报告和相关新媒体报道工作。她表示,虽然常熬至半夜,但是当开展三下乡活动看到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个个质朴的村民时,看到活动的报道和材料逐渐丰富时,内心甘之如饴。活动后期,她积极将团队活动动态写成新闻稿在多家媒体平台进行投放,活动结束后,共发布22篇对团队的实践风采进行了宣传报道。最终团队获评2023年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2023年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2023年江西省“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 2023 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社会实践暨志愿服务“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团队指导教师周桂诗洋获评2023年江西省“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 2023 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社会实践暨志愿服务“优秀指导教师”。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她们运用师范生专业知识结合地域特色,充实服务载体,以乡村公共服务为切入点,结合科普宣传教育和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青春之我·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以青春之力量,书写青春之奋斗。今年暑期,她所带领的另外一支队伍——景德镇学院“青马工程”实践队也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景德镇学院“青马工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3年6月18日—7月5日在景德镇市浮梁县及周边村落开展了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和问题,探索乡村振兴的途径。在此次活动中,团队通过进村入户,通过与村民交流、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景德镇市浮梁县周边古村落的发展现状。针对文旅发展现状,团队以景德镇市浮梁县进坑村为例,设计了一款“与瓷‘乡’见”研学游,通过调动进坑村的地域、文化等资源结合当地特色开展儿童陶艺拉坯体验活动、劳动教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助力进坑村文旅发展,还能为周边古村落的文旅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活动后期,团队积极将团队活动动态写成新闻稿在多家媒体平台进行投放,活动结束后,共发布27篇对团队的实践风采进行了宣传报道。
【以青春之我·传承红色基因】
以青春之我·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指示精神,加强师范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以“青春小我”融入“时代大我”,让红色江山后继有人。戴方晴在指导老师周桂诗洋的指导下,“星火追光”实践团队长的带领下,共同以“寻访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通过开展红色研学、红色班会、红色故事交流会、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走访江西省乐平市九旬抗战老英雄等方式,对当下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现状进行了调研,项目团队将调研过程中的素材拍摄剪辑成短视频,旨在以当代师范生、未来人民教师视角,挖掘、寻访、整理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助力当代青少年儿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该团队的《青春信仰自红色文化始,薪火相传听幸煮老兵谈一-寻访93岁抗战老兵 康续红色血脉》获评江西省2023年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2023年江西省“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 2023 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社会实践暨志愿服务“优秀调研报告”。
【以青春之我·书写青春之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把梦想的种子播撒在基层的沃土里,把火热的青春安放在为老百姓服务的生动实践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青春之花,我们的青春就会别样灿烂,在未来,她会努力以青春之我,书写青春之奋斗,争做脚下有泥、肩上有担、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四有新青年!
(编辑:戈雨晨/一审一校:倪温洁/二审二校:江霞琴/三审三校:冯唐锴)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