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4
“缝制香囊送祝福,袅袅囊香祝安康”|手工制作协会香囊公开课结课啦!
时间:2024-06-24
(本网讯图|手工制作协会/文|曹语桐)碧艾藏囊,馨香驱崇邪;玉线穿情,轻触锁安康。端午佳节,手制香囊成为了一种诗意的寄托。6月16日,一场传统文化味满满的手制香囊课在教育学院精品录播教室开展。
香囊历史源流讲解 龚雨青供图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
2008年香囊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手工制作协会小课堂
活动伊始,手工制作协会负责人龚雨青通过详细的讲解、生动的图片,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香囊的由来、传统制作工艺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寓意。随后,龚雨青给同学们分发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包并演示香囊的制作过程。
在龚雨青的演示下,同学们参照模板上的图案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纷纷动手绣制香囊,他们或低头专注缝制,或相互讨论设计,一针一线之间尽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温馨的气氛洋溢在整个活动现场。大家在芳香四溢的香包世界中品味非遗文化,领略手工技艺的魅力,不到两个小时,一个个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香囊逐一成形,有的古典雅致、有的活泼可爱,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的心思与情感。
香囊制作过程 龚雨青供图
丝线婉转,香囊精致小巧;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其中。手工制作协会借传统节日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充分将美育融入其中。
香囊成品 龚雨青供图
此次公开课不仅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弘扬,更是浓缩了学生们对家国情怀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在香囊的袅袅香气中,我们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品味着祝福与安康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光芒!
(编辑:戈雨晨/一审一校:倪温洁/二审二校:罗天天/三审三校:冯唐锴)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