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1
教育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古韵换新篇,青春颂华章”迎新晚会暨第二课堂成果汇报演出
时间:2024-12-31
(本网讯:文|程卓娅/图|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白驹过隙,时光匆匆。盛夏的首次相遇,开启了我们的大学时光。冬日的再次相聚,带来了新年的喜悦与祝福。12月27日晚教育学院2025年“古韵换新篇,青春颂华章”迎新晚会暨第二课堂成果汇报演出在图文报告厅隆重举办。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莉,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兵,院党委副书记冯唐锴,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书生,院办公室主任邹璟,院学工科副科长兼团委副书记罗茜,院学工科副科长兼团委副书记江霞琴以及教育学院部分教职工与同学们共同出席本次晚会。
晚会现场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晚会演出分为“青青子衿·志怀家国”和“灼灼风华·向阳追梦”两个板块,同学们用精彩的演出,展现出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和逐梦精神。
一.青青子衿·志怀家国
1.舞蹈《寄明月》
《寄明月》的舞者们用轻盈灵动的舞姿与精准利落的折扇动作,完美诠释了古风舞蹈的独特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雅之美,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传承,更是同学们将扎实的舞蹈功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成果体现。在舞蹈编排与演绎过程中,充分运用专业技巧,精准把握舞蹈节奏、韵律及肢体表现力,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焕发出耀眼光彩,彰显了专业素养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激励着更多学子在传承与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
舞蹈《寄明月》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2. 朗诵《唐诗里的中国》
朗诵《唐诗里的中国》精选了诸多经典唐诗篇章,从边塞的豪情壮志到田园的悠然静谧,从宫廷的繁华绮丽到民间的质朴疾苦,全方位地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恢宏气象与社会百态。朗诵者们以抑扬顿挫的声调、饱满真挚的情感,将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鲜活地呈现于听众耳畔。诗中的每一处山川河流、每一个人物故事,都在朗诵声中跨越千年历史长河,向我们奔腾而来。当那一句句千古名句回响之际,我们仿佛置身于大唐的繁华市井与秀丽山川之中,与古人同赏灼灼桃花之美,共品冉冉桑梓之情,感受方正文字的力量,领略绮丽丝绸的风华,深刻体悟到唐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正如那粒粒珍珠,串起历史与今朝,引领我们在文化的脉络中寻根溯源,明晰未来前行的方向。
朗诵《唐诗里的中国》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3. 儿童剧《瓷茶韵中,传承的故事》
儿童剧《瓷茶韵中,传承的故事》演绎的是一只承载着瓷茶文化的古老茶盏的传奇经历。在岁月的长河中,它见证了朝代更迭、技艺传承,历经无数风雨,从辉煌的制瓷盛景到深埋地下,再到如今重见天日,其身上的瓷纹与茶香仿佛诉说着那些被遗忘又被重拾的传统技艺和文化记忆。同学们们通过扮演瓷匠、茶农、学者等角色,生动展现了瓷茶技艺传承的艰辛与坚守,将这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脉络搬上舞台,让观众在生动的演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力量。该节目是瓷娃娃儿童剧团培育的重要成果,为参演同学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能增强其自信心与表现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语言表达和艺术素养,助力同学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儿童剧《瓷茶韵中,传承的故事》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4. 歌曲《阿楚姑娘》
“那夜的月光仍在天空发亮”。我们深藏在记忆里的又何止是明月。这悠扬舒缓的歌曲将我们带入了杏雨梨云,山川相缪的小村庄,那么,今夜你会不会在篝火旁为我守望呢?歌曲《阿楚姑娘》以其深情悠扬的旋律,承载着浓浓的思乡与眷恋之情。演唱同学演绎这首歌曲时,不仅展现出高超的演唱功底,更将情感细腻地融入其中,这是学院音乐课的优异成果,也反映出学院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让经典歌曲在新时代校园中绽放独特魅力,唤起师生们内心深处那份质朴纯真的情怀。
歌曲《阿楚姑娘》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5. 舞蹈《一袭龙井香》
《一袭龙井香》是一支独具匠心的舞蹈作品,它以龙井茶文化为底蕴,将采茶、制茶、品茶等传统茶事活动中的细腻情感与优雅姿态,巧妙地融入灵动的舞蹈动作之中。看呐,舞者们宛如灵动的精灵,她们的身姿轻盈而优雅,每一个动作都仿佛被赋予了茶的灵魂。舞者生动展现出龙井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与清新雅致,引领观众步入一个茶香四溢、诗意流淌的艺术之境,茶,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东方饮品,在她们的演绎下,化为了一曲流动的诗篇。这不仅仅丰富了舞韵舞蹈小组成员们的舞台经验,还锻炼了同学们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感,培养了节奏感、表现力和创造力,助于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利用舞蹈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舞蹈《一袭龙井香》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6. 朗诵《百年沧桑》
“鸿志”红色宣讲团为我们带来的朗诵《百年沧桑》,展现了她们第二课堂学习的累累硕果。回首百年,那是一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征程。我们的国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也铸就了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经过第二课堂的学习以及舞台的展示,宣讲团的同学们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语感并且提升了自我的文化素养。
朗诵《百年沧桑》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7. 党史知识竞答环节
知识竞答环节热闹非凡,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高举双手,呼喊声此起彼伏。在这场智慧的较量中,同学们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于党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更是教育学院长期以来坚持思政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生动体现。
党史知识竞答环节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8. 特邀嘉宾展示环节
特邀嘉宾礼仪模特协会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走秀《breath》,炫酷的造型一经亮相就引得全场在尖叫连连,每一位模特的定点pose更是气氛的助燃剂,将现场气氛彻底点燃。
特邀嘉宾展示环节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二.灼灼风华·向阳追梦
9.儿童剧《爱帮倒忙的小猴子》
儿童剧《爱帮倒忙的小猴子》通过小猴子的有趣经历,生动地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小波折与大收获。我们在欢乐的笑声中,跟随小猴子一起体验从懵懂到懂事的奇妙旅程,学会了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关爱,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与成长的智慧。该节目同样是“瓷娃娃”儿童剧团打造的重要成果。
儿童剧《爱帮倒忙的小猴子》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10.歌曲《蝴蝶》
《蝴蝶》的歌词如诗般优美,诉说着生命的蜕变与坚韧,吟唱着梦想的绽放与飞扬。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我们在聆听中,仿佛也能化身为那只勇敢的蝴蝶,挣脱束缚,向着光明振翅高飞,去探寻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角落,感受爱与希望的力量,在音乐的怀抱中,开启一场灵魂的绮丽旅程。
歌曲《蝴蝶》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11.朗诵《圆梦新时代》
在时代的宏伟乐章中,总有一些激昂的旋律,奏响我们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朗诵者们用他们真挚的情感和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圆梦新时代》的朗诵中,展现出新时代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壮志豪情与奋斗足迹。该节目是同学们对于自我的突破,并且有助于同学们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爱国情怀,为今后的成长注入精神力量。
朗诵《圆梦新时代》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12.歌曲串烧《直到世界尽头》《你要跳舞吗》
在校园的一方天地中,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梦想的引路人。而今天,他们暂别讲台,走上舞台,用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歌声,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体现出教院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歌曲串烧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13.合唱《锦瑟》、《相思》
如诗的文字化为旋律,青蓝合唱团为我们带来合唱《锦瑟》,她们用和谐而富有层次的歌声,徐徐展开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每一个音符,都似那锦瑟之弦的轻拨慢捻,诉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的迷离之美,引领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源而上,探寻诗人那隐秘而炽热的内心世界,体会时光流转、世事无常中的深情与眷恋。
合唱《锦瑟》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当这熟悉的诗句在合唱的演绎下,化作了婉转的歌声。《相思》是青蓝合唱团带来的又一首美妙的歌声,合唱团的成员用她们真挚的情感和默契的配合,把这份相思之意唱进我们的心底,勾起每个人心中那份或深或浅的眷恋与牵挂,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受人间真情的温暖与力量。青蓝合唱团的训练在提升同学们音乐素养水平、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信的同时,还为同学们未来的美育育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唱《相思》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14.抽奖环节
在悠扬的余韵中,同学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在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莉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兵的带领下,同学们在“3,2,1,开始……停止”倒计时中,进行了幸运抽奖活动。幸运之星诞生了!李莉老师和冯兵老师郑重的为幸运之星颁发了奖品。
颁奖现场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在欢声笑语中,教育学院迎新晚会渐渐拉下了帷幕。通过这次晚会,2024级新生们增进了彼此间的认识,体现了同学们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更拓宽了学习空间,丰富了校园文化,将课堂内外所学的知识技能付诸实践,极大地增强了我院学子的育人能力,是教育学院第二课堂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能够在这里放飞梦想,展翅翱翔。
全体合照 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站供图
(编辑:杨海薇/一审一校:张凯强/二审二校:江霞琴/三审三校:冯唐锴 )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